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成立于1971年,是海南省创建最早的神经外科专业学科。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辛勤工作和30余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拥有素质高、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人才梯队,分支学科健全、专业特色突出,设备先进,成绩显著的海南省医学重点学科。
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在后备人才和技术骨干培养过程中,神经外科坚持引进与培养人才相结合的方针,建立了一支由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8人组成的高学历结构;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8人,主治医师、住院医师8人组成的合理职称结构;工作敬业、团结互助、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的和谐人才梯队。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培养了10多名硕士研究生,为神经外科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科带头人王宇田教授和赵建农教授均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和硕士研究生导师,分别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学习,担任了全国神经外科专业杂志的编委。其中王宇田教授担任了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全国委员,海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建农教授担任了中国医师协会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肿瘤学组委员,海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委员,并获得了中国医师协会“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奖”、第六届海南省“青年科技奖”、首届“海南省医师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神经外科的医护人员深知创新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动力,在临床工作中,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年年均有新技术获奖。随着《颅底肿瘤术中运动颅神经监护和预后评估》、《SNN神经导航及功能MRI在功能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内镜辅助改良翼点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皮质中枢及其传导通路上的“功能微创”手术》、《脑动静脉畸形Onyx栓塞治疗》和《内镜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开展,神经外科的微创手术已经覆盖到现代神经外科微创手术的方方面面,真正实现了“海南人民不出岛即可享受高水平神经外科微创手术服务”的目标,社会效益显著。
学科建设离不开科研工作的支撑,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在圆满完成繁忙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垂体瘤转化基因的表达和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研究》获得2007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颅底肿瘤术中运动颅神经监护和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获得2005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并经国内同行专家鉴定认为达到了该领域的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多家三级甲等医院推广应用,给医院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科研立项也逐年增加,仅2007年以来就新增省、厅级科研课题立项5项,参加国家科技部“十一五重点支撑项目”《脑血管病临床规范化治疗》和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研究《严重颅脑创伤病人救治》课题研究工作。在国际、国家级和省级专业期刊上发表数百篇专业学术论文。
作为省医学重点学科,在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同时,不忘带领全省各医院神经外科的进步。通过会诊、培养进修生和举办继续教育学习班,对各市、县医院神经外科医生进行培训,自2006年以来,每年举办“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颅脑损伤规范化治疗”和“脑血管病规范化治疗”的海南省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班,提高全省神经外科急诊的救治水平,为海南人民的健康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随着新技术的开展、技术水平和知名度的提高,病员逐年增加,神经外科长期处于超负荷加床状态,床位使用率年年攀升。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神经外科龙华病区于2007年12月顺利开诊收治病人,使神经外科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神经肿瘤
利用世界一流的设备和技术,能完成各个部位和各种类型的脑、脊髓肿瘤的微创手术切除。特别是丘脑和脑干等生命“禁区”的复杂手术,以及影像导航结合术中运动诱发电位监护的脑皮质运动区病变的手术,实现手术设计个体化、精确化,提高了肿瘤全切率,降低术后致残率。利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手术技术,结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和神经导航设备,开展脑深部病变的微创手术,使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同时,对胶质瘤等常见病实施了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治疗的系统治疗,并建立疾病档案,全程追踪随访。
二、颅底外科
近年来,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始终围绕“功能微创”的理念不断创新。近日又与超声科、放射科合作,将功能磁共振影像导航技术、术中超声技术和术中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技术相结合,成功地应用于两例脑皮质运动区胶质瘤病人的手术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据神经外科赵建农主任和超声科符少清副主任介绍,功能磁共振影像导航手术是目前世界神经外科尖端的微创手术技术之一,将其与术中超声技术结合应用后,可以使病灶的术中形态学定位更加精确,以达到病灶的形态学完整切除。同时,应用术中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技术可以全程实时监控病灶切除过程中脑皮质运动区的功能状况,达到病灶形态学全切除基础上的神经功能的完整保留。通过术后影像学复查和神经功能检查证实,两例病人均达到肿瘤全切除,术后神经功能无缺失,充分体现了“功能微创”的理念。
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下的开展各部位颅底肿瘤手术,使术后颅神经的解剖保留率达100%,功能优良率达85.7%。并且提出了现代颅底外科“功能微创”的理念,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三、脑血管病
依托医院“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利用先进的西门子数字减影设备和省内独家拥有的血管内栓塞技术,对各部位脑动脉瘤、脑脊髓动静脉畸形和脑动静脉瘘实施个体化的血管内栓塞治疗,对脑缺血性疾病开展血管内支架治疗,使原先只能进行开颅手术的病人又多了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对高血压脑出血实施显微手术治疗或床边微创穿刺血肿碎吸引流术,既降低了病人的痛苦,也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四、伽玛刀
拥有我省唯一一台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旋转式伽玛刀,为颅内小肿瘤、转移性肿瘤、重要功能区肿瘤、脑深部血管畸形、恶性脑肿瘤术后辅助放疗和功能性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也使神经外科各种治疗手段之间得到了相互补充完善。
五、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
在省内独家拥有“细胞刀”,即现代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治疗技术,开展帕金森氏病、顽固性疼痛、扭转痉挛和癫痫等脑功能性疾病的治疗,使核团毁损达到细胞水平,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开展立体定向颅内深部病灶活检,为明确病理诊断提供依据。
六、颅脑损伤与重症监护
全面开展各种部位和类型的颅脑损伤的救治工作,建立了“重型颅脑损伤急救绿色通道”。重症监护病房(NICU)配备了先进的惠普床边监护仪、中央站、冰毯机和呼吸机,开展颅内压监护、亚低温治疗等。一批工作责任心强、训练有素的专业医护人员队伍,封闭化的重症疾病管理模式为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治疗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目前,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成功率达90%以上。
七、神经影像
我院拥有GE公司生产的1.5T双梯度核磁共振(MRI),是目前省内最先进的MRI,开展:
1、磁共振波谱分析(MRS)主要用于:①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判断肿瘤边界②鉴别肿瘤复发与放疗后坏死③对肿瘤病理特征和临床预后进行判断,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④有助于颅脑损伤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
2、磁共振脑功能成像(fMRI):能显示脑功能区与肿瘤位置的关系,指导手术治疗,避免功能区的损伤,为提高手术疗效减轻手术后遗症提供保证。
3、弥散能量成像(DTL):通过无损伤检测人体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系数,反映人体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主要用于研究脑白质纤维结构的完整性,如脑病对脑白质纤维束侵犯和压迫情况等。
八、神经康复
拥有高压氧舱、减重支持系统步态训练仪、计算机语言训练仪和体外反搏治疗仪等先进的神经康复专用设备,专业化的神经康复医师队伍,开展运动、认知、言语和吞咽障碍等功能康复治疗。贯彻现代神经康复理念,早期从重症监护病房开始介入,进行规范化的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给脑损伤患者提供全面的神经康复服务。
建科以来,神经外科收治病员超过20,000例,完成各类手术10,000余台。伴随着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开展,使神经外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整体水平得到了飞速的提高,在技术、设备和服务上,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推动全省神经外科专业的发展,先后为海口市医院、琼海市医院、海口琼山医院、东方市医院、海南省武警总队医院、临高县医院、澄迈县医院、昌江县医院和徐闻县医院培养了多名神经外科专业医生,为海南人民的健康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电话:0898-68642212
传真:0898-68622258
网址:www.phhp.com.cn
电子信箱:neurosurgery@sogou.com
(隐藏科室简介)
该科室专家出诊情况
2月6日
星期四
2月7日
星期五
2月8日
星期六
2月9日
星期日
2月6日
星期四
2月7日
星期五
2月8日
星期六
2月9日
星期日
2月6日
星期四
2月7日
星期五
2月8日
星期六
2月9日
星期日
2月6日
星期四
2月7日
星期五
2月8日
星期六
2月9日
星期日